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健康报》2015年3月4日中医周刊刊登附属东直门医院王耀献院长的文章《京津冀中医资源要有大规划》

发布时间:2015-03-13

  《健康报》2015年3月4日中医周刊刊登附属东直门医院王耀献院长的文章《京津冀中医资源要有大规划》,全文如下:

  京津冀中医资源要有大规划

  地域壁垒有待打破

  京津冀是我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加速其一体化发展,医疗卫生是最重要的一环;而其第一要务是京津冀实行大卫生规划,三地卫生一盘棋,这是前提,而且要有一个确切的能够实施的组织保障、财政保障和人员保障。若没有这些保障,一体化只能停留在概念和口号上。

  此外,还须解决医保异地结算、收费标准统一和合理的薪酬体系等问题。当然,医疗的发展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应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全局做好医疗顶层设计,分阶段、有计划地把京津内优质医疗资源引入河北环京、环津地区,逐渐实现京津冀地区医疗的协同发展。但是,这个过程会很长,是一个渐进式的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优质医疗资源如何疏解

  北京每年诊疗近2.2亿人次,已成为“全国看病中心”。对于如何疏解京津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到河北区域,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整体搬迁型:将一个医院整体搬迁,这是最理想化的,但难度也是最大的,涉及行政隶属、体制、机制和人员安置等,因此难以实施。这种模式适合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合作办院型:鼓励京津知名大医院在河北环京、环津地区建立分院,或对当地医院委托管理,或对当地医院改制入股,或者引进社会资本新建医院,这需要当地政府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这种类型比较现实。

  技术帮扶型:即对口支援,这一类型我院开展得比较早,现已与天津、河北共十几家医院进行了对口支援。

  学术合作型:对疑难病症联合攻关,定期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学术合作提高当地医院的水平,这种类型适宜于规模较大、医疗水平较高的医疗机构,如我院与河北省中医院的合作就是这种类型。

  社会资本“填空式引入”

  四年前,河北省涿州市中医院门可罗雀,在这种背景下,当地政府与我院和企业进行了大胆改革,东直门医院涿州分院于2011年3月6日正式挂牌。这种模式可概括为 “公办民营”,顾名思义就是保留公立医院性质,但是市场化运营。企业投入资本,我院投入品牌、技术和管理,政府履行对公立医院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最终促进涿州市中医院的转型和升级,这是公立医院改革和社会资本兴办非盈利医疗机构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从大的格局来说,涿州分院的成立走在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之前。具体到医院层面来说,这种模式类似于托管,可以说是“高级帮扶”,是我院“中医走进河北”迈出的重要一步,如今涿州中医院已进入河北省县级中医院的先进行列。涿州中医院是引入社会资本典型的、成功的案例,是社会资本进军公立医院的良好开端。

  对于社会资本办医,我个人持慎重态度。一是什么样的社会资本可以办医?医院的属性决定了无论谁办医,都应将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二位,基本原则是在公益中求效益。因此,用于办医的最佳社会资本是捐助的慈善性质资本,其次是带有回报社会性质的、追求社会效益的资本,再者就是作为长线投资的资本,最不该接受的就是纯粹追求经济效益的短线投资。二是社会资本办医的切入点在哪?由于医疗消费的特殊性,即具有趋高性、诱导性,在某种意义上说,“有多少医生就有多少病人”。医疗机构间应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恶性竞争关系,所以社会资本办医的切入点应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区域,哪里缺哪里补,也就是说“填空式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