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光明网2018年7月2日报道“北中医方案”,将医疗资源“福祉四方”

发布时间:2018-07-02

  光明网2018年7月2日报道“北中医方案”,将医疗资源“福祉四方”,全文如下:

  “北中医方案”,将医疗资源“福祉四方”

  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房山医院日前正式揭牌。未来,北中医将立足房山,打造既可服务当地百姓,又可辐射京津冀地区的医院品牌,建立京西南中医诊疗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建设医教研一体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中医医院。

  近年来,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遵循“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原则,致力于搭建区域标志性的高质量中医药服务平台,立足首都、辐射全国,辐射带动基层医疗,在原有京内临床医学院基础上,合作共建临床医学院:枣庄医院、深圳医院、房山医院、孙思邈医院、厦门医院。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人口密度、医疗水平等情况因地制宜,辐射辖区医疗服务,形成了“东南西北”全面发力的医疗服务布局,形成了一套“福祉四方”的北中医方案。

  从无至有,开拓创新

  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提出“以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等大政方针为指引,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原有中医医院为基础,以学校本部和京内附属医院为支撑,合作共建直属附属医院”的战略构想。

  北中医作为医科类大学与地方政府探索合作共建临床医学院的模式是从零开始,无经验可循,难度很大。而枣庄医院、深圳医院和孙思邈医院在建院过程中经历磨合,也遇到过阻力、分歧和困难,在干部管理、资金投入等问题上都需极大力量沟通解决,合作协议往往要修改数十次。时任大学副校长,现任校党委书记谷晓红至今对建院经历记忆犹新:“面对这项任务艰巨的开创性工作,北中医人以真诚、务实的态度,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以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帮助当地百姓足不出城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以巧妙圆融的工作方法,以北中医精神和学术影响力突破了一道道校地藩篱,促成校地融合,最终实现了合作共建。”

  各地建院之初,北中医校长徐安龙等曾带专家团队在各地临床医学院所在乡镇义诊,很多当地百姓奔走相告,原本计划半天的义诊还曾持续到深夜。“拉着电灯也要给百姓义诊,不能让一个患者失望。”这是每一名义诊医生的心声。当地百姓一句句淳朴的感谢话语,深深触动着大家。

  医教协同,造福百姓

  枣庄、深圳、房山、铜川、厦门等地临床医学院的建立不仅造福当地百姓,也是学校坚定不移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医疗服务实现新提升的有力措施,走出了一条“医教结合”与“传承创新”之路。目前,各临床医学院已为当地培养了大量基层中医药人才和医疗骨干力量,他们服务于各个基层医疗战线,更有一部分在乡村,用实际行动贯彻践行党中央“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农村基层卫生室设施配备不足、医疗队伍水平低等问题有效举措。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徐安龙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以‘乡村中医中心’建设破解我国农村地区医疗卫生难题”的提案,他说:“要把学校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乡村下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优质医疗资源横向、纵向的共享程度,通过培养基层医生,让他们把当地的患者‘hold住’。”

  去年,时任副校长的谷晓红教授带队,前往深圳、铜川等地临床医学院开展全面教学培训工作,并以此作为大学临床教师上岗考核培训的一部分。在临床教学培训中,针对基层医生已具备丰富医疗经验,但理论功底和对中医经典的领悟略有欠缺的现状,一方面注重加强理论提升和对中医经典的反复回顾,在基层医疗一线哺育经典传承之花;另一方面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针对当地多数医生为“西学中”学员的特点,结合西医的临床知识,在传授中医基础理论的同时兼顾讲授中成药在临床辨证论治过程中的使用方法。例如,许多临床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为学员传授如“腹针疗法”等多种专业技术技巧,让他们可以马上应用于临床。同时,还注意培养医生善用中医临床思维和中医特色进行诊疗,指导医生以问题为导向,将临床出现的问题梳理成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并以此反哺医疗实践。

  据悉,至今,大学为各临床医学院当地百姓健康义诊活动仍在持续,并建立了疑难杂症转诊绿色通道,用全程优质服务造福百姓;学校经常派出专家名医到当地坐诊,分享优势医疗资源,打造健康优先理念和优化健康服务的重大民生工程;在铜川孙思邈医院,北中医教授王显带领的医疗团队成功完成全国中医系统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通过这些举措,北中医不断为当地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自主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区域医疗竞争力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撑。

  广结硕果,惠及民生

  北中医积极响应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北京通州区、房山区、河北、天津等地共建当地中医院;京内各附属医院采取战略联盟、中医医联体等模式,“直通”200余家基层中医院、社区医院,致力于将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基层百姓。2017年,京内3所临床医学院门急诊量相比2012年分别增长13%、8%、15%,业务总收入相比2012年分别增长74%、57%、109%。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入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京外枣庄医院、深圳医院、孙思邈医院门急诊量与共建前相比增长130%、110%、128%,业务总收入与共建前相比增长150%、140%、151%。深圳医院疑难危重收治CD型率由2015年的12.23%提高至2017年的40.03%,2年时间从三级中医院跨入三级甲等中医院行列。

  据介绍,学校未来将进一步打造融“助医、助教、助药”于一体的 “三助”模式,不断加强专业培训、全面提升科研能力,服务基层医疗,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