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健康报》6月12日第五版报道我校新视角揭示中药配伍的理论内涵
中药配伍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中药复方是配伍理论指导下的中医临床用药主要形式。当前,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尚未充分揭示中药配伍理论的核心内涵。日前,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雷海民研究员、王鹏龙副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在美国化学会旗舰杂志之一的ACS Nano发表。该研究以新的视角揭示超分子是中药复方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诠释了中药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
雷海民研究员、王鹏龙副教授团队从中药复方水煎煮过程中的自沉淀现象得到启发。他们发现,在中药水煎煮过程中,不同有效成分会在弱键诱导下自组装成各类超分子结构。如黄连解毒汤中,黄酮苷类有效成分可以与小檗碱在水溶液中首先形成一维的络合分子,而后进一步自组装形成三维球形或线形超分子。自组装形态的差异是由黄酮苷类化合物不同的空间构象和不同自组装驱动力造成的。与前体活性成分小檗碱相比,自组装后的超分子结构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和生物膜清除能力明显改变,表明超分子结构的形成会显著影响单体活性。
该研究不仅用现代超分子化学的理念阐释中国的传统方剂,让中药复方老树开花焕发新活力,还为中药新药(尤其是针对中药复方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超分子化学键的存在会使活性化合物展现出与组装前不同的活性,若以中医临床经典方药的功效成分为基础,对自组装后获得先导化合物进行开发,其成药性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