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中国中医药报》12月19日头版报道青春之火点燃中医学子创业激情

发布时间:2019-12-23

  “复方染发粉以何首乌、青黛、五倍子等中药为原料,兼具染色和养护双重功效,长期使用可改善白发。” 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舞台上,长春中医药大学大三学生杨灼银对防过敏中药染发剂的介绍赢得了阵阵掌声。

  这个年仅21岁的姑娘带领7个本科生组成创业团队,用所学的中药学知识研制出防过敏中药染发剂,借助全网营销矩阵走向市场,在这场大赛中获得创意组金奖。

  在这次创新创业大赛的舞台上,“年轻”是最鲜亮的符号,108个团队带来了不同的创业产品和创业故事:19岁的田旭开发中医药原创文化IP“仙草探险队”;26岁的郭文博研制应对肝纤维化的新药“肝泰”;34岁的唐瑶针对高压人群,打造一对一针灸服务团队……

  勇于担当追逐中医梦

  边学习,边创业,别样的选择让他们的大学生活显得与众不同。

  从大一到大三,杨灼银把所有课余时间全部投入到研发创业中,“没有时间娱乐,但觉得很值得,这是一番历练,也是一场蜕变。”

  走过无数坎坷,走过深深的迷茫与彷徨,才能在创业路上实现蜕变。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博士唐瑶对此感受颇深,他于2016年注册成立北京饮水斋中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3年来,他带领团队通过线上分享课程、与医疗机构合作等形式,为1万多人提供了个性化、持续性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机制日渐成熟。唐瑶在这次大赛中获得初创成长组金奖。回想创业历程,他告诉记者说:“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是我的中医梦,也是支撑我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

  “学生们的创业想法源自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应该为他们提供平台。”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翟双庆说,举办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目的就是以赛促创,搭建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对接平台,持续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作为本次大赛具体事项的统筹负责人,长春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执行院长曹世奎介绍,大赛分组比评,是为了让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比如创意组的团队一般是本科生,鼓励他们开拓创新创业思维,而初创成长组的团队一般已注册公司,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本次参赛项目涵盖了中医药临床诊疗、养生保健、文化传播、发明创造、科技教育及少数民族医药等领域,希望这些项目能够得到社会投资人的关注和支持。

  润物无声为创业保驾护航

  “在学习中有创业想法很容易,但把专业知识真正转化为实践成果要走很长的路。”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的郭文博在大二时受所做课题启发,萌生了研发抗肝纤维化新药的想法,从大二到研三,在老师悉心的指导下,他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了基础试验,参与发表了10篇科研论文。

  大学生创业的灵感往往来自学习中的感悟,每一个成功的学生创业团队背后都凝聚着指导老师的心血。

  “边干边学,老师手把手地教。”郭文博说,目前,他已成功注册研发公司,其团队所研发的新药肝泰已经完成临床前试验,并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在这次大赛中获得“最具商业价值奖”。“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郭文博说。

  “正确引导学生创业,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心。”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处长田润平从2015年起负责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在她的指导下,很多创业团队从本科生组织的社团开始,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商业化发展道路。她认为,老师要为学生指明方向,借助创业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整合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宋柏林认为,大学生思维活跃,有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想法,学校有义务正确引导并为学生创新思维的落地提供条件,长春中医药大学为此建设了创新创业教学实训中心、创客工坊、创客空间、孵化基地等,打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以赛促教探索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创业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少数创业团队能够经得住时间的打磨,发展为成功的企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创业的意义在于成长。

  “大学生创业不应以成败论英雄。”在田润平看来,鼓励学生创业的目的在于教育,最终能否走向市场并不重要,只要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在学科碰撞中开拓思维,在团队协作中提升能力,就实现了创业的意义。

  “创新创业大赛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宋柏林认为,当今社会需求多元化,对人才的培养也应多元化,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教,引导学生们走出象牙塔,通过创业实践开拓思维,有助于他们成长为既符合社会需求,又符合学科发展规律的高质量人才。

  “在深入挖掘中医药精华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守正创新路,是这一代中医人肩负的使命。”翟双庆认为,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在全方位、多角度挖掘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正是应时代所需。当代中医学子要勇担使命,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追求个人成长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