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报道我校举办“2011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高端论坛”
《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11月25日第二版报道我校举办“2011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高端论坛”,全文如下:
在11月24日召开的2011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高端论坛上,教育部批准的13个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院校代表共同呼吁——
中医药高等教育须遵循特有规律
“中医药高等教育具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特殊性,这就是以现代高等教育的形式,培养具有深厚东方文化属性的中医药人才。这种表面看起来矛盾的形式,造成了中医药高等教育自诞生以来就存在的争论和变革。如何解决院校教育模式与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间的矛盾是我们面对的根本问题。”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校长助理翟双庆的发言引发了参会代表的强烈共鸣。
55年来,中医药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面对时代对中医药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13个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院校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副司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理事长洪净认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医药高等教育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紧紧抓住“质量与水平”这个核心问题。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选择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中医临床类本科生招生与培养改革试点”。2007年和2009年教育部批准了13个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中医中药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传承型人才等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重视中医药人才成长特有的规律,比如注重师承、注重实践、注重创新。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不管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都要符合这些规律,否则,再怎么改革都将失败。
洪净在讲话中提出,中医药人才成长有其特殊性和自身规律。总体来说,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重视经典研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反复临证是人才成长的关键;思辨感悟能力是人才成长的特质;跟名师、言传身授是加快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
无独有偶,多位参会代表也不约而同地在报告中提出,中医药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师承教育模式与院校教育模式的结合,重视经典教育,明确培养目标,加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
在论坛上,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就遵循特有规律培养中医药人才汇报了该校近年的探索。2007年该校组建了中医教改实验班,探索中医药院校教育与传统模式的有机融合,作为该校教改的一期试验。实验班为学生配备“国学导师组”和“经典导师组”,增加文、史、哲知识及中医经典著作等内容的传授;实践教学方面,配备校外导师,引入师承培养模式,学校所在地和家庭所在地各设定一名导师,课余及寒暑假时间跟师学习;在管理保障方面,建立《教育部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中医教改实验班管理手册》,同时建立相应的淘汰和奖励机制。
教改到底有没有成效?翟双庆针对实验班拿出了一系列有说服力的数据。经统计分析,实验班学生成绩与普通五年制无显著差异,但在中医思维和临床能力方面明显强于普通班同学。临床带教老师普遍认为,实验班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可达到普通五年制更高一年级学生的水平。
据介绍,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要择优选择500个左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影响和带动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藏藏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先后入选,就“院校模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新型中医人才培养实验班”、“中医临床传承型试点教学班”、“中医药院校个性化拔尖人才培养实验区”等项目进行了探索。本次会议由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主办,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承办,共23所中医药院校代表参与讨论。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