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报道我校人才培养(节选)

发布时间:2012-11-08

《中国中医药报》20121026日头版头条报道我校人才培养(节选):

人才建设,为有源头活水来

遵循中医成才规律,积极探索教育改革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到2010年,全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含民族医药院校)46所,另有227所高等西医药院校、非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开设了中医药专业。高等中医药类在校人数从2005年的38.5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55.3万人,缓解和补充了各级各类中医药机构的人才短缺现象。

然而,时代的发展对中医药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更具中医特色的人才?为什么院校教育难以培养出大师名家?如何解决院校教育的模式与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之间的矛盾?

为了更好地寻找答案,作为唯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中医药院校和教育部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一直在积极探索中医药院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的该校教务处主任翟双庆告诉记者,5年多来,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以院校模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新型中医人才培养实验班为切入点,开设了中医药教改实验班Ⅰ期(院校+师承+家传)、Ⅱ期(院校课程改革+师承+家传)、高中杏林班和岐黄国医班。

 “教改实验班实行院校模式与家传、师承模式相结合,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中医思维的建立,二是扎实的中医临床技能。”翟双庆说,教改实验班以自主招生的中医名家子弟为基础,在培养过程中,增加文、史、哲知识及中医经典著作等内容,专门配备“国学导师组”和“经典导师组”。此外,每名同学都有校外导师,利用课余及寒暑假时间跟师学习,把师承的培养模式引入院校培养。

该校2008级教改实验班李韦韦同学说,“我们从大一时期就开始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实际上作用不大,我甚至怀疑过中医理论的科学性。”而中医经典教学,包括四大经典的背诵、解读以及名老中医读经典的经验交流分享会的开展,让他们受益匪浅。“我们很早就接触临床,临床技能方面的优势也是明显的。”李韦韦说。

中医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究竟多长时间最合适,临床实习又该占多大比例,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中医教育工作者。

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在此方面做了进一步探索,2011年设置利用9年时间完成的本科直攻博士专业,以期通过整体设计,避免课程重复,节省大量的时间用于临床实践,从而培养中医临床精英人才。“2011年招收了第一期岐黄国医班,共30人。生源质量非常好,其中很多人高考分数进清华北大没问题,这个班竞争得很激烈。”翟双庆说,这批学生毕业的时候,在学术学位方面应达到临床博士水平,在中医临床方面达到主治医师水平。“这种临床博士毕业之后可直接上临床,并且是按照培养大家、名师的模式来培养的。”

此外,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还设立了高中杏林班,使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前移,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提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