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刊登采访我校毛嘉陵的文章:《让中医大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1月13日第二版刊登采访我校毛嘉陵的文章:《让中医大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全文如下:
让中医大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是关键。
为了培养更多具有较高中医文化素养的中医药高级人才,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中医文化入学教育》教材主编毛嘉陵给中央领导写信,提出中医药文化入学教育的建议,希望使中医药大学生赢在起跑线上。近日,国务院有关领导对此建议做出重要批示:“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所提建议值得重视”。目前,有关主管部门已开始着手研究如何落实此项重要批示。
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毛嘉陵。他表示,很多人都深感中医药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但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又该怎样来解决?却并非十分清楚,也没有很具体的解决方案。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成立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深入研究中医文化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关系。通过大量调研发现,中医药大学新生入学阶段的中医药文化教育非常重要,但真正推行却困难重重。
现状:忽视对文化角度的引导
毛嘉陵认为,我国小学、初中、高中等基础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主要是以西方现代知识体系为基础,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而中医药高等教育多年来主要从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的角度传授知识,却忽视了从中医药文化上的引导。
现在的中医药文化课一般是在有些同学已有消极情绪的大学二、三年级时才开设,错过了最重要的入学教育时期。而且不少中医药文化类图书或教材多从历史、哲学、宗教、人文的角度,介绍一些文化常识和故事,主要起到丰富文史知识的作用,对中医药大学生面临的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观念误区、认知思维转换、知识结构调整等现实问题所涉不多。
不少中医药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专业思想不稳固,二是事业信心不坚定。据1996年《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学报》的调查显示:“82.8%的学生对当初第一志愿报考中医药大学的正确性,表示怀疑”。
“有的学生在入学两三年后仍进入不到中医药专业所应有的学习状态中,甚至还有抵触反抗的情绪。”毛嘉陵说,调查显示,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的中医教育,没有对中医大学生认知思维模式的转换和知识结构的调整进行必要教育,以至于不少中医药大学新生在刚接触中医时,很难接受中医学知识体系。
毛嘉陵认为,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成为能否学好中医药学的关键。然而,目前大学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要从军训和独立生活两个方面进行,缺乏对中医药院校教育的特殊性关注和重视。“现行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又主要从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的角度传授知识,基本上忽略了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医药大学新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
解决:开展中医文化入学教育
为了更好地搞好中医药文化教育,从文化的角度帮助中医药大学生解决学习中医过程中存在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的困惑,毛嘉陵提出应在中医药大学新生入学阶段开设“中医文化入学教育课”,对其进行非常必要的中医文化入学教育,使中医药大学新生在刚接触中医药时就能对中医药科学文化知识体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和全国中医药教材研究会联合发起组织全国十余所中医药院校和相关机构的专家,联合编写了《中医文化入学教育》教材。该教材现已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文化建设重要成果和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毛嘉陵等专家利用该书的内容已在全国做了数十场讲座,获得积极的反响。毛嘉陵表示,教学实践已初步证明,有没有正确的文化引导,效果完全不一样。通过中医文化入学教育可望使中医药大学生能够学会和接受中医药所特有的观念和认知思维方式,愿意积极学习中医药科学文化知识,思考和应对中医药问题,奠定良好的“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专业学习基础和思想认知基础,“也让大学生清楚地了解中医药的学术特色和临床优势,树立学习中医药所必需的事业信心和正确的医学价值观。”
毛嘉陵呼吁,希望全国各中医药院校尽快开课。只有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反馈教学效果和教材中的不足,才有利于逐渐改进和完善教材,不断提高《中医文化入学教育》的教材质量和教学效果,更好地为培养中医药人才服务。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