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中国改革报刊登采访我校全国政协委员张其成的文章:高校国学“通识教育”须加强———访全国政协委员、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

发布时间:2014-03-13

《中国改革报》刊登采访我校全国政协委员张其成的文章:高校国学“通识教育”须加强———访全国政协委员、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全文如下:

高校国学“通识教育”须加强

———访全国政协委员、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

“通识教育”,这个1829年由美国学者正式提出的现代教育理念,从1995年至今,已在我国走过18年的历程,经过许多尝试后,我国的高等教育通识教育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其发展现状仍不乐观。

到底何谓通识教育?全国政协委员、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现代意义的“通识教育”,英文即general education,原本是针对专业教育提出来的非职业性、非专业性教育,“我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人的自身全面发展。”他说。

谈到当今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时张其成摇了摇头表示很不乐观。他说,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中小学教育追求升学率,高等教育则追求就业率。有的高校将毕业生中出了多少省部级官员、多少亿万富翁当做炫耀资本。至于学生的品德如何、修养怎样、生存能力大小、自立能力强弱等这些关系学生一生的素质教育反而被忽视。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本体功能被淡化、退化。高等教育被认为就是专业教育,重心是传授学生一技之长,为其将来的职业做准备。

“近年来,我国高校已开始重视通识教育。然而不少高校对通识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育方式简单,效果不明显。”张其成表示,有的针对重文轻理、技术至上、知识结构窄化,而提出社科人文知识方面的通识教育;有的针对功利主义、理想信念缺失,而提出道德信念、价值观方面的通识教育。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差异很大。

张其成还表示,翻开高等学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计划,占主导的是西方理论、西方语言……东南大学一项研究显示,西方文化占大学非中文、非中国史专业课时的85%以上。大学校园里听到的读书声很少听到读中文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较之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更受年轻人欢迎。大学生很少知道“四维”、“八德”、“三玄”、“六艺”。在追求物质享受、感官刺激的过程中,逐渐淡忘、迷失甚至抛弃了人的精神追求,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中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逐渐走向衰微。

就如何加强高校国学通识教育,张其成建议,首先,要回归教育的本体功能,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给通识教育以应有的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高校要改变高等教育就是专业教育的错误认识,要认识到通识教育不是专业教育的补充,不是额外的、次要的、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要树立明确的通识教育理念和完整的目标,要认识到通识教育独立的育人意义,本然的教育即应该是通识教育。

其次,要充分认识国学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目前通识教育的课程大多为了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而设置,其课程往往体现为文理等多学科、多专业的板块组合,或一些“概论”课程,这些课程很难起到对人的终极关怀、培养健全人格的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中华国学经典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国学教育资源是中华民族不竭的思想动力,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源泉和主要载体,要加强国学经典课程的研究、开发与设置,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再次,要改革国学通识教育的方式方法,变“教”为“育”,注重国学经典的体验式与实践性教育。目前通识教育形式和教学方式单一,多以讲述知识为主,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国学教育要求以文化人、知行合一,探索以实践为主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将国学经典通识教育融入家庭、学校、社会,在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中,在对待父母、师长、同学的态度、言行上,加以应用、实践。不断提高国学通识教育塑造灵魂、培育人格、启迪智慧的教学效果。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