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杏苑天地

人心向学:路漫漫,吾辈上下求索之

《启贤》与博士后的巅峰对话

发布时间:2015-03-24

访谈一:对话博士后

  D:丁秀芳   H:胡克菲

  

  Q: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您认为做科研的乐趣都有哪些?您是一开始接触科研就爱上科研了么?还是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慢慢发现做科研的乐趣?

  D:我一开始就对科研比较感兴趣,我们家是四代中医,我非常好奇西医是怎样研究中医的。中医的把脉、问诊等等听起来比较抽象,通过实验的方式能够形象一点,所以我对科研特别感兴趣。

  H:我认为科研的乐趣源于内心,我把它归结为四个方面:首先是科研成果。例如作为发明人经历了自己研发的产品从构想推向社会,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个过程会有巨大的成就感;第二个是理论解惑。问题就如一堵墙,是拆除还是绕道,不管哪种路径,当你解决了它,那种快乐是无法言表的;第三个是团队合作,尤其在跨行业的合作中,会了解更多的知识,我们以这种团队合作的形势,最终达成不同行业的价值体现在同一个成果里,让人觉得非常的快乐;第四个是扩大格局。通过不同行业或相关行业对问题的解答,扩大了个人的格局,从而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高度、深度以及广度。

  

  Q:有人说:“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单枪匹马很难完成,它需要团队合作。这并不只是因为在弄清很多现象时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而是在构建更客观的知识时,我们需要一个由不同知识背景的人群组成的圈子”,能不能请您谈一您的科研“圈子”是如何构建的?

  H:科研一定是需要团队合作的,最主要的是在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其准确性。同时,也需要不同的专业人才共同搭建一个平台,共同支撑某个课题。我的科研圈子分两方面:一个是专业性的,沿着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搭建,找到各领域的专业人才,同时通过他们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科研合作。另一个是非专业性的,我们会进行思维方式、人生感悟等方面的沟通,他们会影响自己的认知、态度等等,有利于自己的情绪、状态,包括格局的拓展。

  D:我自己的科研圈子也分为两个方面。小的方面,是指在一个实验室里,每一个人都有所长,也都有所短,我们需要有不同特长的人在一起合作,才能做好科研;大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中西医结合上。我们大多都是中医思维方式,在做科研时要多借鉴西医人的科研思路、方法一类的,进行多学科的融合。进行实验设计时也可以让西医人多给自己一些建议,避免走弯路。

  

  Q:博士同学在校期间会有开题报告、中期汇报和年底考核,硕士生也有类似的一些要求,发表的文章越多对同学们来说就越有利,您是如何权衡文章的质量和数量的问题的?

  H:文章的质量必须是放在首位的,我认为只有有质量的文章才能奠定我们后面的基础。必然是质量第一,数量方面从不刻意。

  D:我认为数量方面达到学校的要求就可以了,达到要求之后,宁可多累积一点,研究得深一点,发一篇好的文章。

  

  Q:您认为科研的新手在刚开始面对一个研究方向时,究竟应该以问题为导向,然后在实战中学习相应的基本知识,还是应该先学习好相应方向的基础知识,然后再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D: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我涉及到跨专业的问题。所以我要一方面是花费很大的精力,查找大量的资料,努力吸取将会用到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在边做科研的同时一边进行学习。

  H:我认为有两个方面:在自己的主要专业领域,必然是脚踏实地的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合作中,必然涉及到其它相关联的专业,就将以问题为导向,简单了解基础知识,根据需要向专业的学者请教、合作是更好的办法。

  

  Q: 很多人都会抱怨做科研苦,做科研累,您有没有想不再做科研的时候?后来您是如何解决的?

  H:从来没有,我认为科研是快乐的。我做的应用方面的科研比较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成就感,还真没有觉得科研累。

  D:科研一开始的时候还是让人觉得挺累的。比如,我们刚开始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摸索,甚至要走很多弯路,但是当实验成果出来,又比较不错的时候,感觉自己熬了过来,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还是非常开心,很有成就感的。

  

  Q:有人说:“研究一般都从广泛的阅读开始”,可是对于刚刚开始步入科研世界的同学来讲,从中浩如烟海的研究文献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还要一篇篇地阅读真是是件“苦差事”,若不得法还要事倍功半。您对于如何更好地读文献有没有好的建议?

  H:读文献要比找文献好一些。寻找需要的文献是有些枯燥的,但真正的研读是吸收的过程,而不是灌输的过程,所以我认为阅读不是苦差事。我对阅读文献的建议是把要解决的问题列出来,抱着吸收的心态带着问题去阅读,读文献的过程即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做不仅效率高,而且很快乐。

  D:我在这个问题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刚出国学习时,面临着因语言不通、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研究方向未确定、需要阅读的文献数量过多等问题,觉得读文献是苦差事;第二个阶段在方向确定后,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有了一定的储备,在大量文献阅读的积累前提下,锻炼了自己从摘要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自己缩小阅读范围、节省时间精力,到了最后一篇文献可能一会儿就读完了。

  

  Q: 有人说,现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有很多人在研究,年轻人一般都是跟着前辈做,虽然有自己的兴趣点和专业功底,但确定自己的今后研究方向还是很难。对于这个问题您有什么建议?

  D:我这边的问题比较简单,主要经历了三种情况:硕士阶段,研究并不深入;到了博士阶段,导师会提供研究的大方向,但具体是实验设计、选择方案,都是自己查文献来确定;国外学习时,研究机构有固定研究方向,试验方案建立在实验室原有方案基础上,我也是边学边做,循序渐进。

  H:我相信有志者事竞成,关键在于自己的想法。如果想法是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或兴趣,无论跟随谁,他都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取属于自己的硕果。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各个行业都是同理。如果自己不坚定,即使导师给学生一个好的方向,也许这个他因为没有钻研进去,不能意识到那是一个好的方向,但如果钻研进去了,其实可做的东西很多。与国外比较,肯定会有很多有待发展的地方,况且导师基础课题肯定还有尚未解决的问题。

  

  Q8:最后,您认为什么叫“科研”?想做一名科学研究者的话,需要具备些什么?

  D:我自己深有体会的就是在做科研的时候要细心,并且要有怀疑精神。如果不细心,很有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同时也浪费时间、经费,影响实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我们要具有怀疑精神。即使在试验结果与预期不一致时,也要有怀疑精神。多设计几种试验方案,很可能会从中发掘新的东西。我们不要轻信“老手”,要多准备几种试验候选方案。

  H:我认为科研就是解决问题,即解决应用的问题和解决应用中的基础建设的问题。对于科学研究者,我认为以下两个方面要具备其一:一是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动机和欲望,另一个是浓烈的求知兴趣。具备两者之一,加上自己的努力,都会成为很优秀的科学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