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杏苑天地

师说:研究生培养主题采访

——孙建宁老师访谈录

发布时间:2015-05-19

  孙建宁,教授,中药学中药药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学》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中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启贤》:中国研究生在2000~2010年之间,10年扩招3.6倍, 2012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为165.6万人,比2011年又增长6.9%(14万人),创历史新高。中国的研究生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化为大众教育,您认为,研究生培养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孙老师:研究生分硕士和博士,硕士层面转为大众化教育是正确的,博士阶段应该是精英化的。

  从咱们学校来看,硕士研究生现在开始规模扩大,同时增加了专业学位硕士,慢慢地向大众化发展,向应用型、实用型人才转变,这是不错的,因为社会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能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技术领域去的一些人才。在硕士生的教育上,也会侧重于应用方面。

  现在存在的问题是,硕士和博士之间的区别不是特别明显,整个的博士精英教育不够。与国外的差别也在这里,国外的博士要求非常高,学术上研究不到一定程度是绝对不能毕业的。国内的话,没有一个特别好的标准来客观的衡量博士毕业的这个水平够还是不够,博士精英教育还要改进。

  《启贤》:现在,研究生在就业方面真的还是挺困难的,药学院可能还好,但像临床的、基础的学生,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您怎么看待现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日趋饱和之间的矛盾?

  孙老师:目前来讲,这个矛盾还没有说到什么程度。尽管很多学生找不着工作,和社会需求有关系。现在的博士生都愿意在三甲医院、大型科研单位。当然,这些工作单位是比较饱和的,但其实下面的就业空当还是挺大的。

  《启贤》:他们学历高,导致了高不成低不就的这种状况。

  孙老师:从研究生本身来讲,还是要纠正一些就业观念,想清楚自身的价值怎么去体现。毕竟学生年轻,他们看到的是社会的一些客观情况,但是从他的能力来讲,他可以做的工作是很多的。学生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是什么,眼光放长远,把自己的定位定好了,到底在哪里更为合适,这样的话,就业的情况可能会好。

  《启贤》:中国科大的一项专题调查结果表明,91%的研究生认为“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导师,同时有85%的导师同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负责人”是导师。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您目前有着多名硕士生、博士生,您平时是怎么指导他们的?

  孙老师:研究生入校以后,导师确实是负有很重要的责任的,这个是不应该有争议的。既然你招了这个学生,就要在方方面面负责任,关键是负责培养。关于培养的方式,如何去指导学生,我的观点是,既然已经是研究生了,就要学会自我管理,强调自己管理自己。

  从我个人来讲,对学生比较宽松,我一般情况不管他们那么多,主要抓几个环节。关键把关的就是研究的全过程,因为研究这一块,他毕竟是学生。我会把一个框架先给他,就是所谓的立项依据要明确,硕士是硕士的水平,博士是博士的水平。给他们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一定的场所,保证他足够的动物、试剂等的使用,在这一点上,我们是足够的宽松的,因为我们这个学科比较特殊。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找我。在其他的学科,有的学生反映,导师管制经费,管制动物数量,这个也不能完全怪导师,毕竟有的导师经费来源很困难。但是科研,要强调它的科学性,不要说是浪费一两只动物,这一批动物都废掉也是有可能的,因为他在研究。你可以做出阴性结果,这个没关系的,但是你不能有意的,毫不负责任的出一些事故,这个是要批评的。

  《启贤》:您在选择研究生时有什么标准?您对自己的研究生有什么要求?您认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应该注重哪些素质的培养?

  孙老师:素质的培养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要特别注意科研素质的培养。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刚刚开始从事科学研究,如果在这个环节把握不好,会影响他的一生。所以科研素质,是第一要把关的。第二就是人品素质,这个在硕士期间也要注意。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都比较自我,有些事情他自己意识不到,但是老师要讲,要说,有些情况下,要让他自己想。在硕士期间你要是不注意,到社会上,他会觉得很多事情想不明白,不知道自己是对还是错。所以就是说,在这两个方面都要去抓,形成一个规矩,将来就很容易和社会融洽,我觉得是这样。

  《启贤》:国外的有些高校和科研机构明确规定,导师课题经费中1/3要用来培养学生,而国内高校则把研究生导师的教学和科研分开。在学生需要导师提供项目和经费、导师需要学生参与课题的利益驱使下,师生关系变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雇佣关系”。研究生师生关系逐渐异化,以至于很多的研究生对自己的导师不叫老师,而叫“老板”。您对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怎么看?

  孙老师:我觉得叫什么都无所谓,这是师生怎么相处的问题。师生关系,既不像父母,也不是管和被管的关系,实际上,还是朋友。导师对他要有一定的要求,像家长一样,拿出一个负责任的态度。培养上,导师要有耐性,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关键是要激活学生的积极性,他干活很积极,很有兴趣,而且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自己还蛮欣赏的,发表一些论文,这样就好了。老师也好,老板也好,无所谓。

  5.  我们知道您的学生,有很多出国留学的机会,咱们学校也有不少外国留学生来学习中医药的研究生。对于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培养的成效以及意义,您是如何看待的?

  孙老师:我对国际交流是特别积极的。我的上两届的两个学生,都是研究生在读期间就去了日本,那边和我们学校有合作,每一届的学生可以去半年。我们自己实验室的条件不是很好,很局限,送出去以后,能让学生见见世面,开阔眼界。毕业的学生,能有机会的,也帮他们走出去。所以不光是学生,教研室的年轻老师我也都送出去,去美国的、英国的比较多。中药方面,国外有些实验室确实是做的好,这个差距我们还是要承认。所以,我们把学生送出去,学学人家的思路、方法,关键是技术。

  《启贤》:学术造假的事情近年来屡屡见诸报端,其中很多和研究生有关,甚至有一些和导师也有关系。您对此有何见解?

  孙老师:学术造假这个问题,必须严打,必须控制。这个风气要是压不下去,将来是个问题,所有的科研成果就不真实。我们搞药物研究如果造假,临床上很快就会发现,而且经不住历史的考验。现在,迫于方方面面的压力造成了学术造假,这个问题导师要负全责,现在就是责任作者和第一作者同等重要,出了问题尽管你可以推脱一些理由,但是都不是说得过去的,这个风气始终是要靠社会来约束的。

  《启贤》:最后,请您谈谈对研究生的一些建议。

  孙老师:我们的研究生整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一路走过来,都知道努力,会学习,能走到研究生阶段还是很不容易的。研究生阶段,是一个从学生到工作的一个过渡阶段,所以,这个阶段,研究生应该自信,自爱。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自爱,注意自己的言行,包括品行,你自己做好了,大家也都会认可你。成才是需要自己方方面面努力的,在研究生阶段把自己这个模型打好,这个“坯子”就好了,将来的话,就能独当一面。

  文章摘自研究生通讯社《启贤》杂志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