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杏苑天地

记黄斌老师二三事(2012年教师节征文二等奖)

发布时间:2012-11-15

黄斌老师是我的中药学课程讲师,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老师。

之所以说老师普通,是因为他没有什么耀眼的光环,不是哪位中医名家的学术传人,不是学校的高级干部,在名医聚集的北京城,也只是小有名气,他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一名中药学讲师。

熟悉老师的人,都知道老师最大的特征就是他的光头,虽然我们私下也经常拿此开些善意的玩笑,但老师是一位十分注重仪表的人。他常说:教师就要有个教师样,不能穿什么奇装异服。他确实也是身体力行的。夏天30多度,他依然是白大褂加身,内衬的衬衣更是一个扣子不落的全系上;冬天天冷,他就一袭唐装,配上那副厚厚的眼镜,俨然一位国学大家。

虽然老师的仪表庄重,但他的课堂从来缺少不了欢笑。老师总是能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向我们讲授枯燥单调的中药。当讲到淡竹叶这味药时,老师给我们出了副对联,上联是:烦暑最宜淡竹叶,让我们说下联。我们始终没有猜中,老师最终揭示谜底:伤寒尤妙小柴胡。他自嘲道:总不能是伤寒尤妙黄麻黄吧。全班哄堂大笑,自此,老师又多了个名号麻黄老师。

老师幽默风趣的另一面,是对学生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他常用歌谣的形式来介绍药物功效以方便我们记忆,“桃仁杏仁两兄弟,润肠止咳两相宜”“诸子皆降,荆子独升”“滋腻妨中运,刚烈动内风”之类,至今仍能朗朗上口;碰上同学们组织活动或有同学参与学校里的大型活动,他也会积极参与,并认真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有时他也会向我们讲述他在医院看病的事,讲述他和患者间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孙思邈笔下的“皆如至亲之想”究竟如何做到。

不仅是课上,课下的老师同样平易近人。每逢下课,同学们总要将老师围的里三层外三层,当然不是为了套考试题,有的为家人求医问病,有的老师就某的问题辩论,有的提出自己的迷惑希望老师讲解……老师总是耐心的解答,有时连吃饭都耽误,空荡的走廊老师一人拎书走过,那场景我至今难忘。曾经有位学长写了篇关于中药单行论文,请老师帮助批改,老师不仅认真做了修改,还拿给我们分享,让我们开阔眼界。我曾有幸拜读,文风严谨质朴,论点独到有新意,论据充分广泛,论证过程逻辑性强,不可不谓一篇佳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文章未能在校刊登载,老师为此懊悔不已。

老师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中药学讲师,他只是无数北中医教师中的一名,但他代表了北中医教师的优秀品质:学识渊博、授业有道,对待学生认真负责、勤加教导,仪表庄重、经验老道…..我为曾经是老师的学生而感到荣幸,更为自己身为北中医学子而自豪。

仅以此文献给伟大的母校,借以庆祝第二十八个人民教师节!

 

(中医学五年制甲一班  吕明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