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点击

《中国中医药报》刊登我校基础医学院李洪娟的文章:人体红外热成像之同病异像与异病同像

发布时间:2015-03-20

  《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3月上,刊登我校基础医学院李洪娟的文章:人体红外热成像之同病异像与异病同像,全文如下:

  ●人体红外热成像是一种功能影像,不同于B超、CT等结构影像同病同像,存在同病异像和异病同像现象。我们通过临床案例研究,从中医、西医等不同角度,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对该现象进行分析,强调证候与人体热成像相关特性。

  ●人体红外热成像检测属于功能影像检测技术,这种技术较其他影像检测临床意义有所不同,其更趋向于疾病前期的评价工具,主要监测人体能量分布,如同卫星云图观察地球表面能量分布推断气候一样,评估人体健康状况。

  现代影像医学诊断技术利用超声波、X线等手段,直接获得人体内部脏腑组织的生理病理改变影像信号,使临床诊断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这种影像诊断报告结论为囊肿、肌瘤、结石等,与现代医学疾病病理认识相契合。现代影像检测图像清晰,客观真实并可以测量,可重复验证。人体红外热成像检测属于功能影像检测技术,“看”到体表温度分布。体表温度随内脏功能状态、体表血液循环、神经控制、情绪变化及环境温度湿度而变化,无法直接获得体内组织形态或结构改变信息,故红外热成像检测与其他影像检测临床意义有所不同,红外检测更趋向于疾病前期(脏腑功能改变期)的评价工具,主要监测人体能量分布,如同卫星云图观察地球表面能量分布推断气候一样,评估人体健康状况。

  人体热成像图转换人体热结构

  人体红外成像的同像与异像是指在人体一定区域寒热偏离的区别(热结构),比如下焦凉偏离就是热图显示人体下焦区域出现热值低于正常热值的热结构,热结构特征相同即为同像; 同一种病表现下焦凉偏离或表现下焦热偏离等不同热结构,即为同病异像。健康人脏腑功能平衡,气血通畅,具有相对稳定的热结构特征,符合耗散结构的有序性和稳定性,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健康人督任脉热结构和三焦及胸膺、虚里、胃脘、大腹、小腹等身体各区域的热结构具备有序和稳定特征。临床不同病理改变可引起相同的热结构改变,相同的病理改变可引起不同的热结构改变,所以红外热成像分析必须结合临床信息才能做出正确判读,红外检测不可能替代结构影像检测。

  人体热成像中异病同像

  异病同像是指不同疾病表现出相同(类似)的人体热结构。图1下面三例患者热图都表现出左右半身温度不对称,但病不同,一例为腔隙脑梗,一例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最后一例为脑外伤后遗症。体表微循环和汗腺受神经系统调控,腔梗使大脑内囊血液循环障碍,破坏大脑皮层与皮质下自主神经中枢的传导通路,导致一侧肢体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缺失,出现肌肉瘫痪(半身不遂)和汗腺散热异常及体表微循环异常,故表现额头及身体左右温度失衡。

  风痰瘀阻经络,一侧经络不通,身体偏枯,故表现出两侧温度不对称,热图表现出全身左右两侧温度不对称特征,颈椎椎体变形,影响椎动脉血液供给,并刺激椎旁神经节,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造成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失调,出现上肢血管和汗腺调控失衡,表现左右躯干温度不对称,额头上下肢温度对称,这种情况在病人休息或调整后温差可恢复,中医称之痹证,为瘀血阻滞。自主神经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边缘区域,如果此区域外伤,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出现身体左右温度不对称,一侧出汗,但无感觉运动障碍,第三张病例热图左右半身温差为0.5℃,寒热边界清晰,额头温度左右对称。

  红外热图中左右少腹热偏离为例,大肠湿热证(慢性结肠炎)或肠燥津亏(功能性便秘)都表现出相同热图特征(见图2),因乙状结肠慢性炎症,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局部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左少腹热偏离1.2℃;图四患者长期便秘,大便干结如球,热图显示左右少腹热偏离1.3℃~1.4℃,且膀胱经大肠俞穴异常热源,说明排便可以散肠道积热(热对流),便秘造成肠道散热不畅,导致左右少腹热偏离,大肠俞反映内脏能量信号,故亦表现异常热源。为便秘患者治疗前后,大便通畅后左右少腹热值变化,下降0.5℃以上。除此之外,腹部肿瘤、卵巢病变等都可以表现出左右少腹热偏离。

  临床异病同像的现象常见,如胸膺热偏离与吸烟、肺或支气管炎症、肺结核、肺癌、肺间质纤维化等多种疾病相关;额头热偏离与失眠、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紧张压力、额窦炎等相关,小腹凉偏离与盆腔慢性炎症、元气亏虚等相关。故红外热成像的临床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四诊进行分析,才可获得有价值的诊断。

  人体红外热成像中同病异像

  同一种疾病,可表现不同热像(热结构)。虽然一种疾病的病理本质相同,但病程的不同阶段,人体机能反应状态不同,脏腑代谢不同,治疗不同,故体表热结构不同。比如糖尿病(消渴),根据病程发展划分为不同证型:脾肾不足,痰湿瘀火阻滞,肝肾阴虚等。从人体红外热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消渴病不同时期,不同证候人体热结构,表现出同病异像。图3第一例为脾气虚,内热炽盛,红外热图表现出胸膺热偏离,大腹凉偏离;第二例脾虚痰湿阻滞,肝气郁滞,红外热图表现出左胁热偏离,大腹凉偏离;第三例痰瘀阻滞,肝肾阴虚,红外热图表现左胁热偏离加重,大腹小腹凉偏离,头面手足热偏离。现代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理改变是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抵抗)造成血糖升高,引起血液黏稠,微循环障碍,胰腺慢性炎症表现,腹腔内脂肪积聚,特别是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氧、缺血、酸中毒、血栓形成,导致内脏多器官损伤。腹部脂肪积聚,散热不良,故大腹凉偏离特征。血酸增加,耗氧量增加,增加肺通气换气压力,故表现出胸膺热偏离;胰腺慢性炎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瘀血加重,故左胁热偏离逐渐加重;当全身血液黏稠加重是,面部及四肢末端温度升高,说明加重,四肢远端回流受阻,如果动脉血栓形成(糖尿病脉管炎),可以出现肢体远端温度下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不同并发症所表现的红外热图均不相同。

  除消渴外,颈椎病、腰椎病、甲亢、肿瘤等疾病,随着病程进展,累及脏器不同,都可以表现出同病异像。

  分析与探讨

  疾病与中医证候存在“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关系,人体红外热成像与疾病间的“同病异像”“异病同像”,说明体表热结构与中医证候有一定相关性。证候本质的阴阳寒热虚实与人体热结构的寒热偏离相关。“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阳盛则热、阴虚则热”为证候热力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证候的热力学研究结合传统四诊辨证为中医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科学的循证依据,弥补传统中医诊断技术主观和经验化之不足,使未来中医学对临床症状的认识、疗效评价、中西医汇通等有更多种研究方法,能在科学数据的基础上引入信息及数理分析,阐释主观症状在疾病个体化发生发展、诊断治疗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