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点击

《中国中医药报》11月7日刊发我校毛嘉陵文章:用中医药文化核心引领传承创新

发布时间:2019-11-11

  通过学习全国中医药大会的会议文件,深感党和国家对中医药工作的空前重视。下面就中医药传承创新谈一下学习心得和个人看法:

  传承是基础,创新是目的,传承创新始终是中医药发展中的主旋律。《意见》不仅突出了传承创新,抓住了中医药发展的关键,而且还从6个重要方面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全局性的指导意见,势必对当今中医药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笔者对传承创新工作认识如下:

  传承创新突出中医药特色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发展的灵魂和向导。在最近几百年来西方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下,中医药的生存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阻力和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和与现代科学文明接轨,百年来中医药经历了中西汇通、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中医多学科研究等多种发展方式的艰辛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困难重重,以致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至今尚未找到一条既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又能与现代科技文明最新成果接轨并同步发展的道路。导致此现状的原因众多,中医药文化引领不力或丧失、中医药文化自信缺失是不可否认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对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中注意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对生命、健康和疾病所特有的智慧成果和实践的概括,包括认知思维模式、对生与死的价值观、健康理念、医患关系、诊疗方式、养生方式、生活方式、药物处方和运行体制等知识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在众多中医药文化元素中,我们必须抓住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只有抓住了核心也就把握住了关键,能够保证中医药发展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无论中医药传承还是中医药创新,都离不开中医药文化的引领。

  中医药文化具有三大核心:一是核心价值观,即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二是核心认知思维模式,即象思维、直觉思维、模糊思维等;三是核心行为准则,即道法自然、以平为期。

  中医药文化的特色

  特色指某一事物所独有的特征,或某一群体独特的认知思维和行为方式,这也是它与其他事物的最显著区别之处。中医特色就是中医所独有的医学观念、学术体系和临床技术等知识特征,包括以下三大特色:

  生命理念特色——天人合一。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医学中的具体体现。

  认知思维特色——象思维。中医以人体内部变化在体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象信息)作为思维活动所必需的信息依据,最后得出具有属性意义的诊断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

  治疗调理特色——道法自然。中医在行为准则上追求“道法自然”,其治病和养生都主张调动人体内外的一切自然资源,强调一切顺势而为,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为目的。

  中医药文化的优势

  优势指具有明显优先的形势,也可以说是某一方拥有对方没有的技术或东西。或即使对方有,但比对方更好更强。优势是要在比较中才能证明的。中医主要具有以下五大优势:

  理论优势——执简驭繁。中医主要通过人体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象信息),去认识复杂多变的人体生理和病理情况,从宏观的属性和关系等层面上去把握人体的本质和规律。这种认知思维方式能够用简捷了当的方法来认识和处理复杂的人体病理问题。

  思维优势——以不变应万变。无论多么复杂的致病因素和病变,在临床上总具有或寒或热或虚或实等属性之分,这就足以构成中医诊治的依据。

  治疗优势——以人为中心。中医在治疗上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病”为中心,针对每一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等情况,采取的是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治疗。

  养生优势——防患于未然。“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大病”。“治未病”养生以防患于未然,不仅能够减少疾病的痛苦,而且还可避免支出因病而产生的医疗费。

  医疗经济优势——减少医疗支出。中医药相对于西医药的昂贵医疗费用,是一种极其廉价的支出。不仅能够减轻患者家庭医疗开支的压力,而且还能够为国家和社会节约大量的医疗保障支出。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的特色优势,2007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要求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对本项目重点病种进行临床诊疗方案的梳理和总结。据2019版《中国中医文化蓝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十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各专业协作组对中医优势病种又进行了整体梳理,先分四批公布了311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后又于2018年分两批公布了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目前共公布了406个优势病种。

  中医药传承要不忘初心

  中医药文化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人认为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既然一切都是不可以随便分割的,物我同样不能分离,主客体是统一的一元体,由此产生了“天人合一”整体观思想,强调要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一切都应注意顺应自然、中庸平和。

  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可以说是中医药人为人民服务的行为规范和服务社会的最终目的,也是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如何传承,根据中医药文化三大核心的认识,将传承分为三大层次。

  初级层次——医术的传承。这是必备的技能,也是中医药文化三大核心之行为准则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中医药诊疗技术的掌握、方药的研制与灵活应用、临床经验的积累等。

  中级层次——医意的养成。这是能够实现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也是中医药文化三大核心之思维模式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象思维、直觉思维、模糊思维、顿悟等思维训练和养成。

  高级层次——医道的领悟。这是能否成为大医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医药文化三大核心之思想价值观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品行修养、天人合一的深刻理解和言行实践。只有通过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服务,最终实现济世救人、慈善积德的最高目标的医生,才能真正达到孙思邈提出的“苍生大医”的最高境界。

  中医药传承就是要传承从整体认知世界这种价值观、认知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影响下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以及“大医精诚”的精神。可见,从整体认知和解决人体健康和疾病问题,弘扬为人民服务的“大医精诚”的精神,这就是中医药人应有的初心。

  中医药创新要牢记使命

  中医药是我们先辈在几千年医疗实践中用生命换来的医学知识,来之不易,异常珍贵。传承中医药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地创新和不断地提高中医药的疗效,让更多的人从中医药中获得健康实惠,这就是每一位中医人义不容辞的伟大的历史使命。

  首先,必须强调中医药文化在中医学术发展中的引领地位。要坚守和坚持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不动摇,引入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科技文明成果。但必须指出的是,在吸收现代科技成果、特别是那些微观认知来为中医药所用时,不能忘了必须服务于中医药的宏观整体认知,否则就会误入歧途,即使能出成果,但出的成果也许已非中医药的成果,这就必然会失去发展中医药的初心。

  其次,必须面向未来构建新的中医药学术发展模式。中医药要在现代科技文明背景下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变革、改变传统的以经解经的研究方式和“古典自然整体型”中医药模式的升级换代,创造能够融入复杂科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高科技的“未来自然整体型”中医药模式,不断努力实现现代意义的中医药创新发展。

  推动中医整体观的“大数据化升级”

  中医的整体观思想的认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至今仍然停留在古代农业文明时期的水平,尚未系统地掌握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机理,存在着大量的证据空白。因此,要在现代发展中医药,必须继续借助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促进整体观一方面向着更高的境界提升,另一面则必须弄清楚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在当前大数据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医药要充分利用这次通过大数据促进自我进步的机会,以弥补其缺乏数据的历史局限和学术尴尬,使其获得的宏观、整体、粗放的医学认知能够得到大数据的支持,从而实现在宏观整体基础上,更全面诠释中医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八卦学说、五运六气学说、元气学说等理论。

  大数据虽然不是解析中医药治病机理的方法,却可以从数据上对中医药临床事实予以支持,甚至还可能帮助中医发现一些新的认知。同时,还有可能解析人与大自然、季节、昼夜、地域、山川、河流等生存环境的多重关系,甚至有助于最终创造一个建立在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基础上的“新整体观”和新的学说,从而使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应用体系更加完善。

  在中医学术发展中,主要靠中医师个人的临床经验和主观感悟来积累来进行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的转换,但这个过程不仅十分漫长,而且具有相当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随着中医大数据的建立和中医计算云积累的数据不断增多,可在更大的数据范围内进行数据分析,形成与大数据信息采集连接的实时的中医药智能分析系统,获得更加精准的临床诊断和提供更合理的医疗处理方案。这必将加速中医学术经验的积累、学术的规范化和诊疗水平的提高。

  推动中医象思维能力的“智能化升级”

  中医药文化最具科学价值的认知思维是“象思维”。中医象思维所认识的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藏象”和“证型”,都不直接与人体内的某一具体器官组织实体相对应,而表现出来的是实体与“象信息”之间的一种间接的“对应关系”,这也正是中医学最大的学术特点,也是中西医的根本区别之处。

  中医现在所拥有的象思维成果属于古代的早期象思维成果,因而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地发现、认识和深刻解析宏观与微观、“象信息”与物质实体的对应关系,更精准地认知和维护人体的健康,也更加有的放矢地调整疾病状态。只有充分认识宏观与微观之间存在着的属于何种性质的对应关系,也才可能使象思维更加确切可信。

  未来中医学术的创新将不再以简单地寻求物质实体为支撑,必将以象信息为主要依据、以象思维为主要认知方式,进行中医药学术创新模式的升级换代。中医对疾病的认知必将从现代对人体微观认识的最新成果中,提炼出对“象信息”的新认知。对中医“象信息”与人体正常与病理实体的对应关系、“象认知”与治疗原则的对应关系、与中医干预手段及调控效果的对应关系等的机理和过程,必将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和阐述,并以此为基础,升华中医药学术理论体系,甚至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现代中医基础理论。

  研发“人工智能中医”平台

  大数据的应用还有希望促进中医药学术术语的规范化和清晰化。这是中医学术体系长期存在并严重影响其学术传承和学术研究的一个老问题。近年来,中医科研机构启动了中医大数据的研究和大数据库的建设,已从古代医籍、现代文献与临床病历数据化入手进行研究,但尚未形成真正符合现代大数据分析意义的疑难病病案数据、诊疗思路数据、临床经验数据、患者长期跟踪数据、就医选择数据、中医医疗机构满意度监测数据等中医药大数据系统和云计算系统,更待在以上基础上研发中医临床象思维辅助诊疗系统,这就是本文在中医药领域率先提出的——“人工智能中医”概念。

  在现代信息文明背景下,中医药生存发展的关键点就在于是否走出农业社会思维而实现信息化。也可以这样理解,中医的现代化就是中医的信息化、大数据化和人工智能化。“人工智能中医”必将成为未来中医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可望在不远的未来,在中医学术信息的处理与利用、中医思维模拟、中医临床诊疗信息的标准化采集与处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借鉴、模仿等方面,将全面再现和超越名老中医个人的临床诊疗水平。

  “人工智能中医”将中医医疗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全面实现临床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将由基础数据平台、数据交流平台、临床决策平台、医疗监管平台、科研数据平台等多种平台共同形成智能化的大数据群。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对中医药传承创新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构想未来中医药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科学文明发展的美好蓝图,提供可供参考的尽可能清晰的现代发展方向。大数据介入中医药学术领域,有可能实现无伤害性地诠释和证明中医药,而人工智能则有希望助力中医药临床水平的整体提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复杂性科学等现代科学最新最前沿的成果,无疑为中医药的现代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探索机会,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不可忽视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最后必须强调,中医药传承创新离不开中医药文化的引领,而检验传承创新工作是否做好的唯一标准是临床疗效。

  (毛嘉陵 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