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点击

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刊登我校孙光荣的文章:《中医人当如何提振“精气神”》

发布时间:2013-02-22

《中国中医药报》201327日头版刊登我校孙光荣的文章:《中医人当如何提振精气神》,全文如下:

中医人当如何提振精气神

PG电子背景:111日,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总结讲话时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拿出精气神来,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什么是中医药人的精气神呢?我认为,是中医药人在中医药文化熏陶下形成的,对工作的内在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股干事创业的气势,是一种敢于拼搏的勇气,是一种对事业孜孜追求、无私奉献,对工作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

提振精气神,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这是铿锵有力的心声,彰显了中医药人忠于党、祖国、人民的丹心,体现了中医药人勇于继承、敢于创新、善于实干的精神,代表中医药人发出了坚定信念、奋勇前行的誓言。这就是要在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前提下,忠于职守、克难前进,用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强国惠民,让中医药的文化与知识走向五洲四海,造福天下苍生!

《黄帝内经》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抟谓之神。精气神,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健康理念,源起于先秦哲学与医学,概括了人体生存的基本要素。中医学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三宝,是生命的根本,是健康的基础,是活力的源泉。精亏、气虚、神疲,必然导致疾病与衰老;精充、气足、神全,必然促成健康与长寿。因此,就人体而言,保有、充实、提振精气神,是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前提;就国家、事业而言,保有、充实、提振精气神,是凝聚共识、实干兴邦、实干兴业、致力中华复兴的前提。

人的成长和生存需要精气神,改革和建设同样需要精气神。精气神,是个人、团队、机构、行业、地区乃至国家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有了精气神,就会有理想、有追求、有胆识、有魄力、有风采、有希望,就富有生机和活力,就会不断进取和开拓。一旦精气神懈怠、涣散,就会丧失信心、萎靡不振,就会不求进取、无所作为。

如何提振精气神?需要中医药人至少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是需要正本清源、弘扬国粹的精气神。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医药学继承创新的灵魂和根本。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人应当使中医药文化正本清源,敢于研究,敢于讨论,敢于宣讲,凸显中医药文化自信、自觉、自强。力行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传播,避免中医药文化的本质被西化、虚化、玄化、僵化。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弘扬国粹,使之走进单位,走进军营,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向世界。唯有中医药文化获得社会和世界的广泛认同,才能获得中医药人提振精气神的基础与环境,也才能使中医药服务真正惠泽人民大众。

二是需要继承创新、开拓进取的精气神。数千年以来,中医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给药途径、天然化的用药取向的五大特色,具有了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文化底蕴深厚、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的六大优势。这就既需要从历代中医药文献中继承创新,又需要从当代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中继承创新。而且,继承创新不应、也不能局限于一方、一药、一技之,而是需要从德、道、学、法、术、器各个层级全面继承创新,使之赋予新时代的特征和新病谱的需求,最终目的是开拓进取,形成新时代中医药学的体系和流派。这就需要开拓创新的精气神。任何离经叛道、因循守旧的思想和行为必将涣散精气神,致使学毁业衰。

三是需要扬清激浊、实干兴邦的精气神。中医药人历来崇奉大医精诚的医德、医格、医风,践行救死扶伤之医疗宗旨,维护大医大德之医道尊严。但在市场经济的博弈中,难免唯利是图的风气渗入,需要我们中医药人提振扬清激浊、实干兴邦的精气神。关键在于:一要明志,坚定为国承传统、为民解疾困的中医药人之志;二要明德,坚守修德正身、淡泊名利的中医药人之德;三要明理,坚持精研经典、勤求师训之学;四要明术,坚行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的中医药人之术;五要明法,坚循融会新知、发皇古义的中医药人之法;六要明业,坚为六位一体、持续发展的中医药人之业。

提振精气神,激发新活力。当前,中医药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作者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专家)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