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刊登我校翟双庆的文章:《内经》论因势利导
《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2月22日第五版刊登我校翟双庆的文章:《内经》论因势利导,全文如下:
《内经》论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原本是中国古代兵法的术语,《内经》首先将其作为一种基本治疗原则引入到中医药学领域。《内经》中的原文虽未直接点明“因势利导”一语,但其精神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素问·疟论》等多篇文献所论的治疗法则和具体治法中均有所体现,具体内容如下。
源起
“因势利导”原本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其云:“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反映了古代兵法中交战必先争夺主动权的战略思想,即掌握、顺应事态发展的自然趋势,加以引导推动,同时规避风险,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内经》有感于此,将其引入中医治疗思想当中,所谓“因势利导”即根据正邪交争的自然发展趋势,培正祛邪,以控制病情病势之变化,重在一个“顺”字。
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活动中,观察天地阴阳的变化,运用辨证思维从宏观整体上把握事物本质,提出“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的论治思想,明确中医药的治疗要从整体、运动、功能的角度进行宏观、综合的调节施治,而“因势利导”治疗原则正是此论治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总体来说,“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实为借鉴先秦兵家作战理论,在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去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治疗手段的概括与规范,这同时也体现了《内经》容纳百家成书的特点。
主要内容
综《内经》相关篇章所述,“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顺病邪性质和部位而治。《灵枢·百病始生》云:“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根据不同病邪所造成的“势”,尤其是以实邪为主的病证,应根据邪气所在部位和性质而采取相应措施,使之从最简捷的途径,以最快的速度排出体外,以免病邪深入而过多的损伤正气。随其性而宣导之,就其近而驱除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说明因邪气质轻,而用扬散之法,如风邪宣散之类;邪气重浊,而用逐渐衰减之法,如湿邪可淡渗;邪在上焦者,因其在上之势,发越而使之出,如涌吐;邪居下焦者,因其在下之势,引而下出,如利尿、攻逐、导便、灌肠等;中脘痞满者,则分消于内而泻之,如泻心汤类;邪在表、在皮,则因其在外之势,而或用汤渍或用药取汗,如发散风寒表邪。
二是顺邪正盛衰而择时治疗。治疗时须避过邪气猖獗势头,而在其既衰之际击之,尤其是对某些周期性发作的疾病,应在其未发病之前治疗,因为这个阶段的邪气较弱,正气相对旺盛,如《素问·疟论》“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灵枢·逆顺》“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即论此法。
三是根据人体正气抗邪的趋势,顺势引导,助益正气。《内经》还有顺应人体挽回病变之生理趋向,助势引导的治法,也可以归为这种治疗法则,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散者收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气虚宜掣引之”等。
临床运用
《内经》“因势利导”治疗原则指导中医学确立了不少具体治法,如汗吐下三法,而且还对历代医家临证影响深远。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运用了汗吐下诸法,设有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十枣汤、瓜蒂散等经典方剂并运用至今。张从正将汗吐下三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内服辛温、辛凉、辛平等药物均可开启毛窍而发汗,或以辛温药煎汤洗浴或熏蒸。李东垣根据脾主升清,以防下陷,创制益气升阳之法与诸方。吴鞠通在理论上颇多发挥,临证应用中也得心应手,如在《温病条辨》大承气汤方论中云:“承气者,承胃气也。盖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若在无病时,本系自然下降,今为邪气蟠踞于中,阻其下降之气,胃虽自欲下降而不能,非药力助之不可,故承气汤通胃结,救胃阴。仍系承胃腑本来下降之气。”明确指出,大承气汤旨在顺应胃腑本欲下降之气的趋势,从而导邪外出。程国彭将汗吐下三法定以规范,谓有当汗不汗误人者,皮毛受病当汗,若失时不汗或汗不如法则病邪深入,亦有不当汗而汗误人者,头痛发汗如外感,然详辨证实属内伤元气不足,或真阴亏损,或伤食,或寒痰厥逆、内外痈,以及风温、湿温、中暑自汗诸证,汗之则误,亦有当汗不可汗而妄汗误人者,外感应汗而脐左右上下有动气,或寸脉弱、尺脉微,或亡血家、疮家、淋家等,汗之则误等,以上种种,程氏示医家应用汗法必通晓其邪正交争于肌表,正气不虚,有抗邪外出之势,方可宣发。周学海认为机体生理本能有抗病复原之势,提出医者要顺此势加以引导,才能起沉疴。
兹举一病案,以明经旨。王某,女,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因失恋而抑郁失眠,因思念旧友,强迫性打电话与其联系。对方说“刺激性”语言而抑郁越甚。为控制自己打电话,常以胶带自缠双手。抑郁日益加重,坐卧不安。服用抗抑郁药而疗效不显,遂请王氏诊治。就诊时患者表情呆滞,胸中满闷欲呕,食欲不振,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证属痰浊壅阻,气机不畅。先拟涌吐浊邪,取瓜蒂散方义。甜瓜蒂5克,捣为末,以水煎取药汁2克,每服约0.5克药量。半小时后不吐则渐加药量。备冷粥待用。患者服药后20分钟未吐,再服少许。随即涌吐如食指样痰涎4条,黏着不易扯断。后又吐清水四五次。吐后感觉胸中畅快,但胃脘烧灼,腹部发热,后背发凉。欲腹卧地板,背覆衣物。服冷粥一碗后灼热略有缓解,只感疲惫无力,安然入睡。次日,患者感觉精神清爽。再予和胃健脾、转输气机之剂调理。(《王洪图内经临证发挥》)
按:张仲景据“因势利导”治疗法则之“其高者因而越之”,“气味……酸苦涌泄为阴”,创制瓜蒂散,以瓜蒂之苦、赤小豆之酸涌吐上焦有形之实邪。此法可用于精神疾患久治不愈者,得吐后可使疾病发生转机,从而逐渐康复。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