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报道我校东直门医院院长王耀献
《国医》2013年第六期报道我校东直门医院院长王耀献,全文如下:
中医翘楚 健康卫士
——记东直门医院院长王耀献
第四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评选结果揭晓,这次获得首都健康卫士的专家中,东直门医院院长王耀献是唯一一位中医专家。作为蜚声海内外的肾脏疾病治疗专家,王耀献从医三十余年来,长期从事肾脏病中西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创建了慢性肾脏疾病中医一体化治疗模式,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痛苦。在这个医患矛盾一触即发的社会里,他用医术和仁心使许多患者视他为挚友。
在王耀献身上,凝聚了一位医者、一位院长和一位中医文化推广者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内涵,通过对他的从医历程的回顾,藉此探索这位“大医”深邃的精神世界。
立志从医
王耀献出生在河南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里,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面对疾病时一筹莫展,这是中国大多数农村的医疗现状,当有人得了重病无力医治时,甚至会请巫婆驱邪。
王耀献3岁那年,父亲因肝硬化去世,给了他最沉重的打击,使他过早地肩负上生活的重担,想要从医的种子也就是这时开始埋下的,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别人解决具体的痛苦。
16岁那年,王耀献如愿考上河南中医学院。出身贫苦的他一直记得因为乡亲们的无私资助和关怀他才能踏入大学,他记得有一次在火车站,一位同乡警察知道他要回家拿生活费,立即给了他十元钱,这些点点滴滴的关爱都成为他努力学习的动力,也坚定了他学成后要回馈社会的决心。
在大学里的王耀献就知道学医一定要重实践,因此每到假期,他回到家乡的小山村,就走进乡亲们熟悉的院落,利用自己的所学义务为他们解决一些病痛的困扰,遇到不能解决的病例,他做下详细的纪录,成为他回校后钻研的课题。对于这段与众不同的经历,王耀献说:“这段经历为我的大学时代创造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实习基地’,正是不断的实践和反复的推敲,对每一个病例的研究和分析,使我感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患者们对中医的殷切需求,也为我日后的医术不断提高奠定了基础。”
这段经历也使王耀献深切感受到中医简便廉验的特性对老百姓的重要,也坚定了他以发扬中医为己任的决心。
1987年,王耀献以全省总成绩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母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1990年,他获得硕士学位,留在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在此期间,因为表现突出他被评为单位“十佳青年”。
1995年,王耀献作为河南省中医跨世纪人才被推荐到北京进修,1996年考入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1999年,王耀献获博士学位,到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工作至今。此间,王耀献经历了从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普通医生到科主任、中心主任、医疗副院长、院长的蜕变。曾经的乡下少年终成全国瞩目的中医界翘楚。
一路走来,在王耀献看来,个人的成就是有限的,发扬光大祖国传统医学,为普通大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驾护航,才是其奔腾激涌的奋斗源泉。
术业专攻
早期的临床工作为王耀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当年还在儿科之时,一名患儿哮喘住院,王耀献打破了过去滥用抗生素、动辄就输液的行业理念,采用了汤药治疗的中医疗法,使患儿拜托了多年的顽疾。类似的事件在他从医生涯中不胜枚举,通过不断为患儿解除病痛之苦,也让他自己在医术和医德方面不断升华。
王耀献常说,从医术上讲,贯通中西都要全才,基本功要扎实,对病人的抢救要靠大量的临床实践,更需要创新意识,饱读群书的广阔思维。许多在当时不被人熟识的疑难杂症,都在他手中得到确诊,避免了贻误病机。
随着国内肾病的严重发病趋势,一次偶然的借调,王耀献从儿科到了肾内科,目睹了被肾病折磨的患者,许多患者因为没能及时发现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作为一名医生,他被深深地触动了,立志要开拓一个崭新的肾脏病治疗模式。
王耀献描绘了一个中西医综合治疗肾脏病的总策略,从尽早发现到合理的干预治疗,从防止尿毒症,减少并发症到完善肾脏替代治疗前的准备和适时开始透析治疗以及肾移植,突出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肾脏疾病全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中医药疗法可以作用于肾脏病的不同阶段,由此慢性肾脏病中医一体化治疗模式应运而生。
到目前,王耀献在慢性肾脏病的研究上可谓硕果累累,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同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病分会副会长等职,一次又一次登上学术生涯的高峰。
医者佛心
医者仁心,是每一位从医者的精神尺度,而王耀献说:“大医佛心。”他并不信佛,但实在找不到比佛心更令人心灵震撼的词了。在王耀献心中,成为大医,光有医术是不够的,医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同样重要,从医术、医德到心理素养,要面面俱到,用佛心来面对患者身体和心灵的困厄,在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循循善诱,使人心向善,这就是所谓的医病亦医心,在为病人解除肌体病痛的同时化解患者的郁闷心结。
在中国,疾病常常成为压垮一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王耀献提倡的医者佛心认为治病的同时还应该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因此他提出“上工治穷病”。在临床中他经常为临时医药费陷入困境的患者慷慨解囊,多年的从医生涯使他已经记不清到底资助过多少患者。
在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的大环境中,王耀献表示:“要理解病人,而非病人理解你。”尊重、沟通、信任是王耀献至今仍埋藏心底的医患“箴言”。
王耀献有一张已经泛黄却依然保存完好的结婚照,那是应一位患儿的家属所开的照相馆力邀之下去照的。那时他正值新婚,还在儿科工作,一位多年未愈的哮喘患儿在他悉心治疗和关怀下霍然而愈,患儿父亲力邀王耀献夫妇到自己的照相馆拍摄婚纱照以表答谢之意,并表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和王大夫像家人一样相处。这件事让王耀献明白了与患者相处中“以心换心”的重要。
以心换心,王耀献对患者的付出也收获了患者由衷的钦佩和感激,他做肾内科主任期间,行医记录一直都是零投诉,很多患者把他视为家人至亲,并保持长期往来。作为一位医生,王耀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佛心”这四个字,并且用无数具体事例来证明了这四个字对于一个医生的重要性。
领导的艺术
成为东直门医院院长之后,王耀献肩上的担子又重了许多,高超的艺术无法直接转化为管理的艺术,然而凭借一颗善心,东直门医院在他的领导下得到了突破性的的发展。
他的管理道理很朴素:“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像对待患者一样,他说:“我把全部的爱给了职工,职工把全部的爱给了病人,这就是成功的关键。”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了医院管理“土壤种子学说”,没有一流的管理,就没有一流业务;没有满意的职工,就没有满意的病人。评价一个院长称职不称职,就是看职工满意度、病人满意度。
在王耀献的领航下,东直门医院连续三年开展“科学管理年”,创新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坚持特色立院,实施品牌战略,使东直门医院这块金字招牌焕发了新彩,社会美誉度大大提高。
他说,管理没什么神秘,就是一颗心正不正。而他的宏图并不仅限于一个医院,他要实现弘扬中医的夙愿。王耀献表示,东直门医院作为中医行业的“国家队”,必须起到“国家队”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必须在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有所作为,必须在医改中勇闯新路。
2011年3月6日,东直门医院首家跨地域分院——河北涿州分院成立。经过一年多来的摸索,初步实现了为东直门医院规模化发展积累经验和胃PG福运象财神药大学良乡校区建设做战略配合两大战略意图。涿州分院在东直门医院品牌的带动下,综合实力得到迅速提升,实现了互利双赢。
2011年8月6日,东直门医院东区揭牌,经过与通州区中医医院近一年的谋划,终于合并重组,这是东直门医院规模化发展道路上的又一创举。
至此,通过兼并、租赁、合作等多种形式联盟办院,在王耀献的掌舵下,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东直门医院特色的带动基层联盟医院共同发展之路。
王耀献坚信对健康的守护仅靠名医和名院的一己之力远远不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就是遵循这朴素的道理,汇八方溪流,成涌泉之势,缔结中医医院战略联盟。与联盟内成员开展临床科学研究,通过联盟成员间的密切合作,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
“东南西北,寻医问药,看中医还是东直门;望闻问切,衷中参西,求奇效,更具仁爱心。”这幅楹联诗王耀献院长为东直门医院门诊大厅亲自所作,短短数语,凝聚了王耀献作为一位医者、一位院长和一位中医文化推广者所有的深意。
(宣传部)